开学两周,家有刚上初一的孩子的老母亲们,率先破了防。
打开社交软件,一片心碎的声音:
有被作业折磨崩溃的
有自认为底子不错,结果一个考试打回“原形”的
有对短期内适应多科老师风格畏难的
看完这些表述,京教君也是狠狠共情,觉得“压力山大”,果真是快乐的小学时光都是相似的,难过的新初一各有各的难啊......
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究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让家长集体“诉苦”?家长和老师要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常务主任、西城区英语学科带头人陈淑玲老师做客“京城教育圈”开学季特别直播节目,针对新初一的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新学期,给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解读和建议。同时我们也咨询部分来自海淀的中学名师,为正处在新初一的家长和学生支招,帮助他们赢在新学期。
难捱的新初一到底难在哪?
01
“学包饺子,考烙馅饼”
关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差异,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小学一节课教你和面,那作业就是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那作业就是擀皮;指导教会你包饺子,那考试就考包饺子。但是到了初中,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考的是烙馅饼。
陈淑玲老师认为,这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小学与初中在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上的显著差异。在小学阶段,学习往往呈现出一种较为直接和线性的模式,即老师在课堂上教授某一具体技能或知识点,学生则通过相应的作业来巩固这一技能或知识点,考试内容也基本围绕这些已学内容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类似于“手把手”教学,学生主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和示范,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然而,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和重复,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一个基本的知识点或技能,但作业和考试却要求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应用,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
02
归来,语数外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小升初不仅是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阶段的过渡,更是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 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环境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课程的难度骤然提升,学习的节奏也会明显加快,新增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同时,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初中的课程不再像小学那样浅显易懂,而是要求学生对各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习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比如数学课可能增加了更多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应用题,语文学科可能会引入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文学的素养,地理课可能会结合生物学的知识来探讨生态平衡与环保的话题......
这些变化不仅考验着孩子们的智力与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03
“可怕”的青春期
进入初中之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的身体心理都经历着巨变,他们开始渴望独立,渴望摆脱成人的束缚,急于证明自我价值。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他们对于失败和挫折的这种承受能力会稍微弱一些,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
此外,进入初中之后,学生还会面临与更多同龄人互动的机会,也可能遇到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比如说团队合作、竞争压力,同时还需要应对青春期带来的一些情绪方面的变化。
所以进入初中之后,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可能也会慢慢的疏离,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跟父母粘在一起,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同伴的关系和社会的评价。他们会更加渴望朋友,当身边好朋友比较少的时候,有的孩子可能会开启追星模式,关注一些偶像社交媒体账号,加入相关的粉丝群和论坛,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周边的商品,甚至还会在穿衣风格、言行举止上模仿他们。
名师支招,这些赢在新学期的“锦囊”请收好!
01
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
科学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比如提前预习课程的内容,学会浏览教材、自主去查找一些资料,明确新知识的重点、要点,画出疑点、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同时还要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每天下午或者晚上回到家,可以复习教材和笔记,每晚睡觉前,最好能把一天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有科学研究表明,即使人在入睡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没有完全的停止工作,还依然在参与记忆巩固、情绪处理等活动,所以睡前复习还是有必要的。
在课堂上也要保持专注,既要认真听讲,也要积极思考。对于没有听懂的部分,可以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就一些棘手的问题进行探讨,或者课下立刻询问老师。
同时,还要养着做笔记的好习惯。陈淑玲老师在直播中分享了一个“康奈尔笔记法”,也简称5R笔记法,即把笔记分成三栏,主栏用来记录主要的内容,副栏归纳和简化主主栏的内容,总结栏用来课后总结要点。这种笔记方法可以帮助初一的孩子系统化地整理笔记,提高复习效率。
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步,记录重点,在阅读或者听讲的过程中,将主要的内容记录在主栏部分,尽量记录一些有意义的论点、概念等重点。第二步,归纳整理,下课之后把主栏里面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归纳,写在副栏中,这一步骤有助于孩子整理思路,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第三步,背诵,遮住主栏,依靠副栏中的简要内容进行回忆和复述,巩固记忆。第四步,思考,在笔记本的某个单独的部分写下自己听课的随感、想法、经验体会等内容,有助于孩子养成批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第五步,复习,每周定期花时间复习笔记,首先看复栏当中的简化内容,然后适当回顾主栏当中的详细笔记,以此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02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还是自主学习!
正如前面家长所说的,“小学欠的债,初一刚开学就要还了。拖拉磨蹭的习惯面对从3门增至7门课程的冲击,不堪一击”。所以到了初中,自主学习能力显得特别尤其格外重要了。
专家建议,进入初中,学生必须要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同时,学生还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
因此,还要逐渐摆脱对老师的过度依赖,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论是音乐、绘画、体育还是科学实验,每一种兴趣都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发展独特的个性和才能。通过参与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孩子们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
03
换位思考、平等交流、有效帮助
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家长和老师们的角色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他们需要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我,理解成长的阵痛与喜悦。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形成自我统一性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自我、认识自我、确定自我。因此家长这时候要鼓励孩子们多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处理和他人的关系,避免盲目攀比或者嫉妒心理的产生。
北京市育英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张洁老师认为,和青春期孩子交流我们应该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三步:换位思考,平等交流,有效帮助。在批评孩子前先换位想想他的处境和感受,告诉孩子你能与他共情。然后平等的交换意见,输出观点,最后是提供孩子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您没有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就先停在共情的那一步,切忌只提要求,不给帮助。
遇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问题,家长要善于学习,多听一些有益的讲座,家长距离自己的青春期已经几十年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之道。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生变化,心理发生变化,都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我们的青春期教育不是要让孩子避开这些变化,而是让孩子们知道哪些变化是正常的,需要注意什么。哪些变化是危险的,如何寻求帮助。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京城教育圈“教育大咖说”直播访谈,由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编辑和整理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